查看原文
其他

从IT 战略咨询鼻祖,谈中国IT服务品牌升级

GEORGE陈果 陈果George
2024-09-16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小型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出现,原来超级昂贵、只有极少数政府机构和超大企业能够买得起的计算机,进入到了更多的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各个业务职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普及。

这时,如果你是一家美国大公司CEO,你要去找个咨询顾问来研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你的企业,无论是提升业务处理能力,例如开发一个实时订票系统,或者是提升管理控制能力,例如开发一个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你会去找谁呢?

你找的可能不是MBB,那时候这些管理咨询公司除了传统运营改进之外,着迷于业务战略和组织变革这些董事会话题,基本不太碰IT这种偏技术、又比较小众的课题(参见《1988年咨询行业 | 广告公司做咨询,咨询公司做IT的迷途》);也不会是“四大”(其实那时候领先的会计师所们叫“八大”,到十多年后才逐步整合成四家),那时他们主要做审计,不太做管理咨询;也不会是IBM、埃森哲(那时候是安达信咨询部)、EDS,这些技术公司要说挽起袖子开发系统没问题,但是大多没有和CEO对话的习惯。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跟大公司CEO对得上话的“顾问”,身份得是哈佛、MIT等顶级大学出身的学者专家,所以,在那个年代能用“火箭科技”的服务价格收咨询费(参见《企业服务商业模式 | 专业服务公司怎样做才能茁壮成长(上)》),能被称得上是“IT战略咨询”公司的代表是:哈佛系的Diebold Group, Nolan Norton Consulting和MIT系的Index Group这三家学者型精品咨询公司。

1、John Diebold & Associates (Diebold Group)

1926年出生的John Diebold在 40 年代初期考进了顶级文理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随着战争爆发,他被学校安排转到了海军院校学习工程学,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斯沃斯莫尔学院获得了本科学位,1949 年他进入了哈佛商学院,并于 1951 年获得了 MBA 学位。

在哈佛商学院念 MBA 期间,基于他的工程学知识基础,在风险投资家和同事的支持下,Diebold开始着迷于研究利用刚出现的计算机来支持生产,1952 年他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书《自动化:自动的工厂的出现(Automation : the advent of the automatic factory)》,这是“自动化”这个名词首先被用我们今天意义来阐述,即用可编程机器来控制流程和组织。Diebold 先开始受雇于一家小管理咨询公司,1954 年,他在纽约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用咨询项目帮助企业利用计算机来改造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就在 1954 年这一年,安达信(即后来的埃森哲)帮助GE 安装了第一台企业用计算机(参见《2000年,IT咨询行业的地平线》)。

尽管 50 年代还有一些跟Diebold类似的计算机应用咨询创业公司,然而这些公司很少有资料留存至今,所以很难确定那些公司的成就。然而 Diebold 公司存在的几十年间的 500 多份咨询报告,今天得以完好保存在明尼苏达大学的档案馆里,使得人们对他早年的咨询项目内容有详细了解:从业务数据处理,到工厂自动化改造,到复杂信息系统规划,这些咨询项目从 6 周到 6 个月不等,产出 80-250 页的咨询报告,其内容不仅涉及到技术选型,更多的是企业应用IT 转型中的组织变革和管理问题。

例如在一份 1957 年给婴儿奶粉企业美赞臣的咨询报告中,Diebold 评估了美赞臣公司使用 IBM 穿孔卡片制表机(电子计算机的前身)进行业务数据处理的情况,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制表分析,来优化生产计划、降低成本、提升客户发票处理效率以及支持新产品研发等,报告特别指出该公司数据处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制表部(也就是 IT 部的前身)的能力薄弱:制表经理缺乏跟业务部门的沟通能力,也缺乏专业知识来管理其部门团队;由于计算机本身非常昂贵,然而全公司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来变革业务的创新、协作和积极主动的组织文化。

美赞臣公司非常认可咨询顾问的评估和建议,在其后十年里,又给了 Diebold 公司三个咨询项目。

Diebold咨询公司三十多年期间共服务了 300 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制造企业,到银行、保险公司(Diebold 在1961 年为纽约的一家储蓄银行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联网的电子银行系统,他本人甚至担任了编程工作),到政府机构和医院,他的著作为他奠定了计算机应用领域内的思想领袖地位,到 80 年代,Diebold公司有超过 300 名咨询顾问。1991 年,已经 65 岁的 Diebold 宣布退休,把公司卖给了戴姆勒奔驰。

Diebold被普遍认为是引领美国企业进入信息时代的思想领袖,他说服了很多公司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用电子方式存储业务记录以及为办公室安装计算机网络。

2、Index Group


1941年出生的Thomas P. Gerrity 于 1963 年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电子工程本科学位,1964 年电子工程硕士,1965 年获得罗德奖学金在牛津大学交换,1970 年获得了 MIT 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Gerrity为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开发了一个自动计算收益、管理其投资组合的软件,为此 Gerrity 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Gerrity获得博士后在 MIT 任教,同时继续他的投资管理软件开发事业。1969 年,Gerrity 和他 MIT 的大学室友和同学James Champy 以及另外两位 MIT 同事一起创立了名为 Index Group 的咨询公司。 Index 名字的含义并非“索引”,而是“信息(Information)”和“决策(decisions)”的缩写,为客户开发决策支持软件以及提供相关咨询。

在 70 年代,Index 的顾问们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规划。到了八十年代初, Index 公司进行了一次重组,把占营收中的大部分,但是利润不高、没有太强品牌效应的软件开发业务分拆出去卖掉,而仅保留了人数较少,但是品牌影响大、高利润的 IT 战略咨询业务, Index Group成为一家纯粹的管理理论研究机构和精品咨询公司。

80年代末期,Index 为很多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消费品和制造业进行 IT 战略规划时,提出了“再造”(re-engineering)这个名词,即企业在引进信息技术时,要从一张白纸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营和组织模式。这个理念得到了很多大型企业的追捧(参见《果总管理评论 | 业务流程再造(BPR)兴衰史(上)》)。

1988年,创立于 50 年代末,为财税、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政府机构开发定制化软件的CSC 公司为了进入到企业领域,收购了Index Group。当时CSC 的业务 70% 以上来自政府业务,是美国最大的定制软件开发公司,跟IBM、 安达信、EDS等都是美国最大的 IT 服务公司。 CSC 希望借助 Index 的影响力,将其为政府客户服务所形成的软件开发能力延伸到企业领域。1991 年,CSC 还收购了一家英国的咨询公司“Butler Cox 基金会”,这家公司创始人David Butler早年在 Diebold 的公司从事自动化理论研究, 是 70 年代在英国最早向企业推广计算机应用的组织,成立了英国 CIO 协会。CSC 将这些咨询顾问整合成 CSC Index 咨询公司。

198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通过猎头公司招募新的院长,条件是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商业实践经验,在 200 名候选人中选中了 Gerrity。1990 年,Gerrity 将 CSC Index 总裁的位子交给了 James Champy 后,在沃顿商学院担任院长的十年期间,推进了全球化、组织变革等企业理念,使得沃顿商学院成为美国数一数二的顶级商学院。Gerrity 的独特地位使得他成为业务流程再造(BPR)理念在美国企业界广为传播的重要推手。

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业务战略、流程变革和系统规划等组合的“再造”咨询成为一种管理咨询服务品类,James Champy 接手的 CSC Index 成为了当时最强的再造管理咨询公司,年营收2亿美元,顾问近千人。

不过 CSC Index 的业务规模和做大型软件开发的CSC业务规模比就是沧海一粟,咨询顾问和 IT 服务存在着文化冲突。1995 年 的Index 书籍排名风波折射了当时遇到的业务困难。1996 年,EDS 创始人佩罗重启炉灶创始佩罗系统公司,挖走了 Chapmy 建立管理咨询团队,虽然 CSC 也挖来一位科尔尼的合伙人来管理 Index ,然而失去了创始人的 Index 从此就一蹶不振,淡出市场了。

CSC后来在 2017 年和惠普收购 EDS 改编而成的“惠普企业服务”合并,组成了有十多万员工的 DXC。

3、Nolan & Norton Consulting

1940年出生的 Richard Nolan就读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1962 年获得了生产运营管理的本科学位,1963 年获得了 MBA 学位,1966 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波音公司的波音 737 项目当了两年 IT 经理后,1968 年入职了哈佛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1970 年,他和只比他小一岁的哈佛商学院博士生Norton 一起创立了以两人名字命名的战略咨询公司Nolan & Norton Consulting,简称 NNC。

David Norton于 60 年代初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后来在佛罗里达的两所大学分别获得了 MBA 和运筹学硕士,60 年代末Norton 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992 年创立了一家 IT 管理咨询公司 Renaissance solutions,跟其他 IT 服务公司合并,Norton 因为跟 IT 服务理念不合离开后,又跟另外一位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会计教授 Robert Kaplan 创立了平衡计分卡理论以及相应的咨询公司——实际上平衡计分卡的原型就是 Norton 在被收购加入 KPMG 后,将NNC 作为 KPMG 智库在1990 年提出的战略绩效管理理论,并且对苹果、惠普、GE、Shell 加拿大等北美大公司进行调研研究的成果。而 Robert Kaplan 和前文提到的Index 创始人 Gerrity、Champy 等人,则是 MIT 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的同学。

1987年,KPMG 收购了 NNC,Nolan 在 KPMG留任合伙人管理这块业务。但是据 Nolan 后来说, KPMG 并不重视这块咨询业务,当时咨询顾问和会计师行做审计业务的合伙人多有理念不合,他于 1991 年返回哈佛商学院任教直到退休。

Nolan Norton咨询公司存在的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不过他们在 1979 年提出的“诺兰模型”,或称“成长阶段模型”(Stages of growth model),基于他们研究了 200 多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践样本,揭示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六个发展阶段。这成为八、九十年代企业制定IT战略的路线图。今天很多企业说的“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等企业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其实就是“诺兰模型”的翻版:

上周刚刚去世的David Norton 在 2018 年为哈佛商学院撰写的一篇文章里,总结了他创业咨询公司的经验,他将这种高端咨询公司的模式称为“创意咨询公司”(Creative Consulting Company),即:由学术界和思想领袖开发并宣传某个创新的理念(例如诺兰模型、平衡计分卡),由咨询顾问通过咨询公司来将这个创新理念实施落地,同时,需要企业高管既能接受思想领袖的理念又能愿意配合咨询顾问去实践:

来源:https://hbswk.hbs.edu/item/the-creative-consulting-company

美国七、八十年代的 IT 战略咨询萌芽,对今天中国发展数字化战略的高端咨询带来一些启示:尽管今天技术背景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传播方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那个年代的高端 IT 咨询的特点——具有精英大学教育背景的创始人、建设创新性思想领导力、基于大型企业的实证研究,却是建立影响一个时代的管理咨询所必不可少的要素。重新定位服务的价值主张,是挣扎在价格竞争中的中国 IT 服务行业开展品牌升级的必由之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陈果Georg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