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恢复行走、关节置换、单孔微创......医疗机器人“妙手回春”

赵明聪 1039调查团
2024-10-04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批医疗机器人亮相。它们各怀绝活,能让下肢损伤的患者重新“行走”,能借助人工智能在半小时内完成高难度的关节置换手术,能通过2厘米的微小创口实现精准的多项外科手术。



观众体验“艾GO智能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记者拍摄


“体验感很好,等我老了可以用上,就没有遗憾了......”在大艾机器人展区,观众张女士正在体验“艾GO智能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腿部随着机器的带动正常行走,稳定安全。


在她看来,能够让老人、患者重新站起来,拥有行走的能力,不仅是医疗需要,更是精神需求。“现在老人都比较长寿了,腿、腰关节受损、老化也是很常见的,真正有不测的时候,家里人和他自己都会希望他能够重新站起来。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达到了家庭康复的目的,让不能站起来的人或者暂时不能行走的人有更信心,非常好。”


大艾机器人康复师张雨生介绍,这台设备面向偏瘫、脑瘫、截瘫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目前的肌力和状态设定方案,帮助患者重新恢复肌力,重建他们的步行能力。“我们经过了15年的研究,对于一些神经损伤的患者,这是最有效、安全的一个设备。”


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记者拍摄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长木谷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手术控制精度突破毫米级别。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介绍,机器人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集合了上百名专家的临床经验、应用案例,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用于关节置换等复杂的骨科手术。“原来医生凭经验,现在不用凭经验了,凭整个AI系统就能够把手术做得更加精准,让基层的医生也具备这个能力。原来可能两三个小时手术,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做完了。”


术锐公司展出的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记者拍摄


手术机器人替代传统手术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顶尖发展的一大趋势,“快、稳、准”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使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比如术锐公司展出的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通过2厘米左右的创口,就能实现0.1毫米精度的手术操作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介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近40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科研和实操,做了上千例手术,手术成功率100%。“不需要原来那样很多的医生都要支援这个手术,只需要最基本的比如说一位主刀医生、一位辅助和一名护士就可以了。我们有一个放大了10倍的3D成像技术,就会比从体外看到体内更加清楚和直观,所以手术更加微创和精准,比原来的手术时间基本会降低1/3以上,整个手术的投入也会降低一倍以上。”

 


记 者 | 赵明聪

编 辑 | 朱艳婷

主 编 | 程    艳



要闻推荐

一图读懂!除个别道路外,北京全市公交专用道公休日开放

1.17亿人次!

中秋国庆去哪儿玩?“京彩灯会”点亮北京灯会之最(多图剧透→

更高更快更强,还会读心!这两“兄弟”了不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039调查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