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谈中台翻车 |从“去IOE”到“中台”,企业要想清楚自己真正的问题

GEORGE陈果 陈果George 2023-12-17

最近阿里集团从组织上彻底取消“中台”,中国管理界和科技界的舆论就开始对几年前喧嚣至上的“中台热”,进行各种嘲笑、挖苦。我应该是国内咨询圈里最早的“中台”倡导者,参与解释“新零售”的中台架构和原理(参见《新零售怎么来的 | 中国零售企业IT应用架构演进》),后来又变成了这个圈子最早的“中台”公开质疑者(参见《泼瓢冷水 | “中台”概念滥用是数字化转型的伪命题》)。

“中台”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架构和企业组织变革理念被提出来,本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其由盛而衰,最终真如我几年前预言的那样“烂了大街”(参见《“中台”是怎么臭了大街的》),这反映了我们当前商业社会的诸多不成熟现象:

  • 技术营销哗众取宠,

  • 咨询服务唯利是图,

  • 风险资本急于求成,

  • 专业传媒不专业,

  • 企业领导无脑跟风,

  • 管理学教育失败……

由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阿里而起的似是而非的概念传播,“中台”并非首次,到越传越广时,我猜阿里自己的专家看见各种乱象,可能连尴尬症都犯了。另一个情况类似,比中台早几年的概念是“去IOE”。

“去IOE”是指的IT基础设施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这三件套是企业计算的基础设施的核心,从90年代末开始,是中国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采购的品质保证。这个名词最早是阿里在2010年前后,内部系统全面上云时总结出来的名词,后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时却越传越变了。

当时一些国产IT厂商故意将这个名词带上了政治色彩,宣称这是政府信息安全的要求,借此推广设备采购国产化、软件自主研发等,一些媒体推波助澜,某些并非基础设施领域的国产企业软件厂商也拼命蹭热度,给企业IT决策者带来不少困惑,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其实是不明就里,为了不犯政治错误,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了。

其实上阿里的“去IOE”和“摆脱对国际大厂的技术依赖”没有一毛钱关系,阿里做这个事情的初衷应该也没有任何政治目的——采用免费的开源技术的软件产品,来替代昂贵的商业化设备和软件,本来就是互联网应用架构的特点。早在1998年,当互联网应用刚刚兴起时,一位德国技术专家Michael Kunze在专业额媒体上提出互联网应用的开源架构:

-  Linux操作系统

-  Apache HTTP服务器

-  MySQL关系型数据库

-  PHP/Perl/Python编程语言

这套架构的技术栈缩写为LAMP,经过美国的技术媒体(例如O’Reilly Media)和开源组织的推广,几年后就成为了欧美互联网技术的主流,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都采用了这样的技术路线,并在这样的技术架构上成长壮大。

阿里在其创业之初时,技术水平和国际化视野都有限,加上有风险资本的大力支持,在当时业务规模下,技术的资金投入不是问题,所以,当时采用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实施风险小、国内技术资源成熟的IOE商业技术栈也算是顺利成章。过了几年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加上引进了来自美国的技术人才,采用欧美的互联网主流技术就被提上了日程,这才应该是“去IOE”的真相。

所以,“去IOE”不仅不是阿里跟欧美技术脱钩,或者排斥国际大厂,恰恰相反,是主动拥抱来自欧美的主流互联网技术。当时社会上对“去IOE”的说法,很多都是在混淆视听。

虽然后来几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摩擦加剧,造成了中国技术脱钩新的压力,但是这和当年的“去IOE”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此外,企业级应用和互联网应用的技术架构原理并不完全一样,“去IOE”是互联网应用的特点,从健壮性、可靠性、安全性、运维经济性等角度,企业级应用不能似是而非地简单照搬互联网的技术特性,要不是落不了地,要不就是掉进坑里,“中台”就是这样的例子。

无论是“去IOE”,还是中台,包括现在还热门着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这些名词,企业管理者都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道听途说其他企业的“先进实践”——你能听到的甚至参观到的,都是被厂商、媒体和咨询公司们包装过的。

企业使用信息技术,要回到第一性原理:企业的问题和挑战究竟是什么?你使用信息技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过去采用信息技术工具没有解决你的这个问题,究竟是工具不对,还是你自己不对?

果总的经验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用信息技术的问题,都不是工具不对,而是企业自己的变革管理问题。这是为啥大多数企业不管是上中台,还是上啥台,都用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