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化转型乱象 | 数字化越努力,管理水平越低

GEORGE陈果 陈果George 2022-08-17


2002年我参加SAP认证顾问培训时,授课老师是位德籍华人,80年代初去德国留学,毕业后就留在SAP德国的研发机构里从事SAP产品开发。吴老师给我们学员解释SAP的分类体系(Classification)所代表的管理思想,举了一个例子:


吴老师出国前在国内做过一阵子科研,刚加入德国公司时,发现德国人整理文件的方法和中国人不一样——德国人把每份文件的四个角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并做标记,每个标记代表不同的类型及含义,例如属于什么项目,什么知识主题,什么客户行业性质等等。而中国人则习惯按照项目把文件归档,一个项目形成一卷宗厚厚一摞文件一股脑儿塞进一个卷宗夹里。


👇是十年前吴老师回国创业的公司:

吴老师说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德国人花很多时间在文件归档前做文件标记上,但是检索就很方便,拿起一摞文件抓住角上一撅,按照标记颜色的类别查找;中国人整理文件时花的时间很少,但是归档后再找到需要的文件需要花很多时间。


这的确代表了SAP ERP的管理思想:提前花很多时间来设计复杂的、标准化的业务规则和逻辑,操作业务时,按照预先设计的规则来记录。而“中式管理”则是先不花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规则,或者根本也讲不清楚规则,事情做了再说,需要分析时,再来解释这究竟是咋回事。并没有贬低中国的意思,我觉得这甚至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


这就是实施SAP ERP提升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控制点提前,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 | ERP都玩不转就不要搞啥数字化转型了》下文简称“业财一体化”)的文章,说制造业企业如果还没把业财一体化的ERP给玩转的话,就不要浪费金钱和表情去搞啥数字化转型了。和我交流甚多、国内IT圈意见领袖阿朱老师也写了一篇关于业财一体化的评论(《到底咋做,才能业务财务真的一体化》),不知是否是回应我那篇文章。 阿朱老师在国内企业IT解决方案领域有20多年经验,他对业财一体化的解释,代表了国内IT届对这个话题的普遍理解,不能说有错误,但是跟SAP ERP的业财一体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SAP ERP在定义一个物料时,会对该物料所属的业务范围、评估类别、评估分类等等会计属性进行详细的定义,加之其他的业务活动定义,例如“移动类型”,在业务操作时,只要规范操作业务,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就做到库存资产帐的自动记账(下图)。类似地,应收、应付、成本等的自动记账,都是通过预先在相关数据上设定的财务规则,通过业务活动操作,自动产生财务记账。

 

SAP的这种自动记账的逻辑,和阿朱老师说的“前端汇集来的订单和单据,直接对接到工具链上,就可以自动完成自动记账等后续财税环节”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我不太了解国产ERP的具体功能,昨天跟几位原在国内ERP厂商、后转行从事SAP财务模块实施的专家探讨,他们均确认,国产ERP至少在过去,确实不具备SAP这样的逻辑。

 

所以,国产ERP软件要真正实现对国外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不是要模仿互联网公司的这个中台、那个中台,也不是跟风鼓吹啥花里胡哨的业务平台,首先是得做出跟SAP一模一样的业财一体化逻辑,这才是实实在在地帮到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衷心希望现在的国产ERP软件已经做到了。

 

前段时间我收到某著名企业发出的一个“财务数据中台”招标书,需求是建立财务分析的“标签体系”,我认为这些需求的根因是:这家企业的ERP没实施好,业务不规范,所以数据质量差;而财务部门又撬动不了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变革。他们应该重新实施一次ERP,而不是财务部门搞个数据中台来清洗从业务部门流下来的脏数据。

 

今天很多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业务实现线上化、数字化后,就能形成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实现业务洞察,从而驱动和优化业务。这个逻辑貌似可行,然而问题就在于:没有管理规则的明确、业务流程的规范,没有人员对业务规则和流程遵从的素质提升,没有以业务流程运营为核心的组织变革支持,结果就是:数字化越努力,企业管理越乱

 

我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批评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企业数字化。早上读到《数据中台为什么要建标签体系,分类它不香吗?》,这篇文章里截屏引用的“专家观点”就是我自己。我认为“数据标签”这个概念是从互联网公司运营发展起来的,主要适合用于做拉清单性质的数据分析,例如电商运营、数字化营销、人才筛选一类的,而在企业管理的场景下,例如财务分析,管理会计、供应链优化,是不适用于所谓“数据标签”。“分类”和“数据标签”主要区别:前者是业务发生前,通过数据标准化设置来控制业务;后者是业务已经发生了,事后去找解释。

 

前几天郑州水灾,在几小时内发生洪水倒灌、造成四人死亡的京广路隧道,根据报道却是一个数字化武装到牙齿的“智慧隧道”,在危机时刻,数字化的车辆定位、紧急求助、人员施救等全部失效了。


我在多年前曾为某公用事业企业设计规划了一系列城市智慧方案,其中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这不仅是个IT系统,更多包括指挥中心、应急预案、媒体公告集成、群众动员等一系列业务运营体系。只投入IT系统的建设,不投入建设组织软实力,不推动人员参与、演练、形成习惯意识,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误区,也是郑州智慧隧道带给我们的教训。


ERP是企业的核心系统,它不是个IT系统,而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和数据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大大都说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也许有人会反对我,说这种僵化的业务流程管理是过去企业的特点,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都敏捷组织,随需应变了。嗯,让一部分企业的业务先布朗运动起来吧,撞到大运就算赢,反正烧资本的钱。十家企业破产九家,只要一家能上市,资本就赚钱——这是资本的逻辑,可是,这是管理的逻辑吗?

 

在中国,快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几年掌握了企业数字化的话语权,影响到了很多大型企业,同时,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软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可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当前某些大型企业集团,包括部分央企,尽管在大力投入数字化,然而,由于管理提升的指导思想迷失——无心下大力气来推动管理变革,一味追求时髦理念——由信息技术应用驱动管理提升的水平,甚至还不如2005-2010年期间那一轮大型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热潮。


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数字化越努力,管理水平越下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