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树荫: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建构

王树荫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4-09-04



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建构


王树荫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历史活动、一个历史范畴。人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及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借鉴历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有待加强,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意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维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交叉研究,坚持论从史出。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史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及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借鉴历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有待加强,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意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维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交叉研究,坚持论从史出。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的产物,是一项历史活动、一个历史范畴。人的历史性存在,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性,决定了从历史维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意识,以历史思维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维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人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马克思反对费尔巴哈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认为他“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1](P157)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39)马克思关心的个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中的个人”,这些个人“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1](P151)个人活动的“界限、前提和条件”即是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情境,因而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具体的、历史的。个人在这种实践活动中生成社会关系,丰富自己的社会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体的人,人的思想发展具有历史性。一方面,“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P152)人的思想由社会存在所决定,依赖于现实的物质形态。社会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人的思想的历史性。另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1](P15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人不仅生产出自己的社会本质,还生产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植根于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必然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

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的一种历史活动。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个人意识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分化与矛盾也随之产生。这一矛盾催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政治国家、统治阶级、利益集团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和矛盾、统一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P178)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对的教育客体、传达的思想内容、呈现的表现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变迁不是断裂式的变化,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1](P168)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同时受先前历史条件、当下社会现实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便具有了历史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历史维度。历史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鲜明特点。从历史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能够在厚植学科历史底蕴中科学、客观地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价值,对少数人持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虚无论”进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1](P146)这凸显了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自然、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同样具有基础性地位。

从学科性质看,历史学符合独立学科的基本特点。毛泽东指出:“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2](P139)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独特的学科体系。历史学科关注历史事件的发生、变化和影响,通过回顾文献、考古以及其他研究方法,重构与复原过去的真实事件,以此进行规律性总结和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是研究、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知识体系。

从学科价值看,历史学发挥了基础学科的重要功能。习近平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3]历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对客观存在的回溯性研究,人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制度的演进历程,其中的历史经验能够帮助人们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剂和清醒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为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进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规律,提供学理依据和学术支撑。

从学科门类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统计,除历史学门类外,其他学科门类下都有历史类学科,如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学技术史、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等聚焦专业历史研究的一级学科。在专业的小科目设置上,各学科也包含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如法学包含法理学、法制史,教育学包含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二级学科。从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而言,几乎所有二级学科都有学科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向。历史类学科和研究方向的设置,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悠久性和延续性,也凸显了学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紧密关联。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40年建设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共识愿景。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学科研究和专业教学队伍是学科(专业)及学科方向建设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的交叉领域,要求教学研究人员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理论。目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高水平、有经验的教学研究人员更为稀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欠缺问题意识,学术性不强,高质量的著作、教材、学术论文数量不多,高层次立项、获奖更是鲜见。

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向的学位点很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向招生人数不多。以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招生方向的只有4家,部分学校设置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党的建设史等相近招生方向。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中没有设置具体方向,但会有部分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的论文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制约。据初步统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的不足1/3,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的更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意识和帮助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根据专业目录规定、课程设置要求规范教学方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课程建设。



  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知识体系

以历史学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历史语言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话语体系是建构和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重要载体。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学科是指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科目,任何一个学科总有边界,不能无限制扩张和延展,内涵的确定性和外延的有限性是一个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学科体系有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层次的理解。宏观维度是指学科群,如习近平谈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时,是从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展开论述的。中观层面是指学科建设的内容,如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队伍体系、评价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微观视角是指内容结构体系,即单个体系内部的具体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构成,是从微观视角界定的。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4](P284)历史学科不仅外在地建构了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内在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各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看,学科本身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所有学科都可以追溯其发展的历史根源。正如“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5](P525)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就已产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自党的成立发端,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往往被称为一门新兴学科。各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对其学科实践和建设的历史研究。几乎所有学科都有实践史、理论史、发展史、口述史等具体的研究方向。从历史维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等。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包括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包括世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世界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世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世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史。其中,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科学扬弃。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包括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史。其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高级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按照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划分,可以被分为奴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奴隶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地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思想史、理论史、实践史、口述史等丰富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究等,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是指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按特定规范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活动,包括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等。学术体系是由学术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一门学科能否成立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专门的范畴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着自己的学术体系,包括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实证研究等,历史研究是其中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就是要以历史思维、历史知识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

从研究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学科素养和知识积累,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知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研究与教学人员,都需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对于正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人员而言,有一个不断积累的提升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专业)等背景的教研人员,需要提升历史学学科素养和历史知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中共党史等历史类专业背景的教研人员,需要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对于即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研究生而言,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历史专业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本硕历史专业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人数极少,大多数是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本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也有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二级学科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位。总体而言,本硕博阶段都需要加强历史教育,打牢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基础,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后备人才和学术骨干。

从研究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展开研究,因而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为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依据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性,可以有多种建构方式。如: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目标、任务、内容为线,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为据,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可以分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科学发展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等。

从研究范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可以有思想政治教育通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史研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对象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从研究成果来看,包括收集整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资料、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史实、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体系、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核心观点与重要判断等,以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论文、报告、著作和史料汇编等形式呈现。

从研究方法来看,坚持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运用文献法、考据法和计量史学、口述史学、比较史学等史学研究方法,坚持史论结合、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术体系建构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需要在深挖史料、厘清概念、界定范畴、学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避免纪念史学的短期效应,克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话语体系。“话语”是知识、思想、理论、情感等的承载和表达。学科及学科体系、学术及学术体系都需要借助话语来呈现,并且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表达和传播着特定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6](P3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专业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是新中国独有的现象,历史上的苏联没有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主要来自中国语境,较少受到西方话语系统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话语体系,源自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话语体系,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一般性,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特殊性,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两个学科的话语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知识体系中,存在三种话语形态,一种是未经学术研究总结的原初性话语,一种是经过学术研究概括的理论性话语,还有一种是经过一定加工便于理论传播的宣传性话语和人才培养的教学性话语。从知识体系的呈现来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研究性话语或学术性话语、进行理论传播的宣传性话语和人才培养尤其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学的教学性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占据优势位置。习近平指出,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7](P7)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优势、学术成果理应肩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话语权,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势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话语转化为国际话语,如何提炼出“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7](P24)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者的崇高使命。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史学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历史养分,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的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需要以历史眼光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交叉研究,坚持论从史出,做到史观正确鲜明、史实精准翔实、史论情理相融,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史学基础。

第一,坚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方法,并将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实践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注重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理论智慧,“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定位和重要作用,“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9](P206)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作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离不开唯物史观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唯物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正确历史观和根本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重要分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10](P98)马克思主义用历史观点来观察一切事物,“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1](P232)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用历史的态度来考察具体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谈这个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12](P2)在研究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时,要详细考察这一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以历史的眼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中看到特殊性。

以历史思维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律性认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需要坚持大历史观。唯物史观是大历史观的理论根基,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13](P483)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3](P511)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史学基础,要用科学全面、联系发展、辩证统一的大历史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要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文明史为历史背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养分,建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和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不仅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还需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深刻把握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中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注重从党的百余年历史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主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加强党的红色血脉的传承赓续。习近平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14]夯实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史学基础,坚持正确党史观,要以唯物史观作为正确认识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筑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党史根基。

第二,坚持交叉研究。学科建设动态进行中的是学科交叉研究,也称跨学科、科际整合、跨领域研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在同一个目标下进行的学术活动。学科交叉研究是一种方法和状态,交叉学科是一种结果、一个新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概念、范畴、方法,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学科边界应该是明晰和确定的。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史学基础,需要与历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向纵深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兼具历史学科和理论学科的属性,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根脉,以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发展实践为基础,从多方面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根基。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连接古今、横贯中西发展的重要史学支脉,应当遵循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的一般理论、原则,借鉴历史学的分析框架,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参考历史学的话语体系,体现历史学的研究特色,从历史学科中不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养料。一是在历史资料中深挖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基础上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恩格斯指出:“只有当自然和历史的材料搜集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批判的整理和比较,或者说进行纲、目和种的划分。”[5](P790)充分地占有历史材料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史学基础的前提。二是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历史视野中进行考察。从根本上掌握历史分析方法,杜绝机械教条式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套入历史学科的框架之中。三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习近平反复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3]坚持学科交叉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中共党史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和主线的党的发展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发展,党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研究就不会有结果。”[15](P407)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勤耕深挖中国共产党历史这片丰硕资源田,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的恢宏历史中搜集、整理、提炼、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深入探究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根据不同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传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将中共党史研究的普遍性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性原则相结合,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汲取丰厚历史滋养。

第三,坚持论从史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是中华民族以史为鉴、知史明理的优秀文化积淀和体现,重视历史、学习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中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16](P520)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也强调:“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17](P533-534)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也需要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史、政治史、教育史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视野才能更宽广、基础才能更厚重。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主要依靠现存的史料,忠实于历史是历史学科建构知识体系的前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文献、历史资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重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而不是抽象地思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遵循。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指出:“这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18](P64)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仔细收集、认真研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以历史文献、历史资料为支撑,从史实出发而非从抽象的思辨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才能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

深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要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资料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大量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重要文献,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资料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既包括由权威部门编辑、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性资料,也包括散见于中共中央文献资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研读以往历史文献资料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吸收、运用最新文献资料,在不断丰富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增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科的时代感、生命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8-24(1).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1).

[9]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1]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 习近平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N].人民日报,2021-06-19(1).

[15]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李青青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指导,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2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58556500

投稿邮箱:maxkyj@126.com

微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