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要好好活着,连《穿普拉达的恶魔》也会出续集

👠 乌云装扮者
2024-08-29


在青少年时期被《穿普拉达的恶魔》(The Devil Wears Prada)激励、梦想着像“魔头主编”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叱咤风云、每天踩着主题曲 VOGUE 的节拍开始一天工作的那群人,迎来了一个此前也许想都不敢想的好消息——


在首作上映十八年之后,这部电影终于传来了要拍摄续集的消息。


迪士尼表示正在和原版电影的编剧艾琳·布罗什·麦肯纳(Aline Brosh McKenna)洽谈新作事宜,导演大卫·弗兰科尔(David Frankel)也将继续执导。虽然演员班底中谁会回归还不清楚,但故事情节已经大致敲定


如果不出意外,新作问世的时间刚好能赶上《穿普拉达的恶魔》的二十周年纪念


 饰演主编“米兰达”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与电影导演大卫·弗兰科尔


2006 年,在纸媒黄金时代的尾声中,这部电影带来了一个关于时尚杂志的故事:名校毕业的小城姑娘安迪(Andy Sachs)怀揣“记者梦”闯荡纽约,误打误撞地成了顶级时尚杂志《Runaway》主编米兰达(Miranda Priestly)的第二助理。


她在严苛领导不留情面的打击下,一路磕磕绊绊,完成了无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逐渐在时尚界登堂入室。最终,却在完美适应新节奏后,决定放下得到的所有成就、跳出圈外,重新确立自我



不过,在第二部中,米兰达的形象恐怕不会再这么威风。


原本不受重视的第一助理艾米丽·查尔顿(Emily Charlton)即将变身奢侈品集团高管,负责集团广告合约的签订,也因此在传统杂志衰败的背景下,拥有了与米兰达对峙的资格——急需为杂志赢得收入的米兰达,必须在她手里拿到商业合作的订单。


● 被米兰达“嫌弃”的艾米丽


然而细心的影迷恐怕已经发现,目前的剧情规划里,似乎没有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主角安迪的影子。万众期待的“主编助理三人组”米兰达、安迪和艾米丽是否能在二十年后再度合体还未可知。


毕竟,《穿普拉达的恶魔》电影续集的孵化实在很不容易。


● 电影中“三人组”的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丽·布朗特


早在 2013 年,原著作者劳伦·维斯贝格尔就完成了《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小说续集,但与它相关的电影并没有被提上制作日程。


饰演米兰达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在这件事上, 显然是一位大功臣,因为她从来不参与电影续集的拍摄。安妮·海瑟薇虽然表示有兴趣和同样的人再度合作,但也不得不承认续作拍摄的可能性很低——


在传统纸媒日渐衰落的时刻,是很难再讲好一个关于杂志的故事的。


●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安迪正在背着大包小包在帮米兰达遛狗


不过,无论第二部最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这个消息对于影迷来说仍是爆炸性的——在那个时尚电影方兴未艾的年代,这个只有 4100 万美元预算的故事,在全球获得了 3.27 亿美元的票房。


即便在剥开时尚外壳之后,《穿普拉达的恶魔》或许是一个小人物逐渐进入名利场,拥有一切,却又抛下一切、回归“本心”的俗套美国故事。但这丝毫不会磨损它作为一个经典电影,历经二十年仍屹立不倒的文化价值——


它是无数人对时尚杂志的初印象,是“时尚无感人士”得以一窥其中究竟的窗口;是许多“小镇女孩”的都市梦想,和时尚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启蒙



在许多粉丝心中,即便是主角团队在各种公开场合的短暂合体、对电影致敬的片段,都是旧梦的一种延续,是影视照进现实的可能。


● 2024 年,“三人组”在美国演员工会奖颁奖典礼上再聚首


也正因如此,在这二十年中,《穿普拉达的恶魔》早已跳脱出对于影视作品“好与坏”的评判,深深烙印在世界流行文化发展的轨迹之中,并且最终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渗透进了时尚、品牌、媒体、职场、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切都是标志性的”,时间洗刷出了电影的先锋意义,也让它获得了连当初参与表演和制作的人都不会预料到的巨大成功。


续集即将到来,我们决定一起复盘《穿普拉达的恶魔》20 个鲜为人知的“成就”,用对“珠玉在前”的回顾,打开这个等待着续集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看得足够仔细

就能发现“真人”



《穿普拉达的恶魔》是一部“风水”很好的电影,它的演员阵容决定了这部电影一定会功成名就。不过除了米兰达、安迪、艾米丽组成的“三人组”之外,另一些名人也出现在了电影里——


因为编剧艾琳“希望真正的时尚界精英也能出现在电影中”的坚持,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 (Gisele Bündchen)也应邀出现在电影里,她饰演“女 N 号”塞丽娜——艾米丽吐槽安迪的八卦搭子。


● 剧中的吉赛尔·邦辰和艾米莉·布朗特


走遍世界顶级T台的吉赛尔,不止一次获得过《福布斯》全球模特财富排行榜的冠军。但她表示自己“不想再扮演模特”了,因为模特只是她的工作,不是她的本性。


于是,艾琳专为吉赛尔设计了这个丰满的角色。作为升职的前任第一助理,她和刻薄毒舌的艾米丽关系融洽,但也会真心实意地称赞安迪的香奈儿长靴。


● “靴子不错哦”


另外,华伦天奴的创始人 Valentino Garavani 本人,也以自己的身份在电影里和米兰达同框了一把。尽管  Valentino 的出现几乎是对电影“时尚可信度”的背书,他本人却表示这是莫大的荣幸



讲述时尚界风云人物的电影很多,能让他们本人感到荣幸的,却没有几部——或许这也是《穿普拉达的恶魔》能成为一部“时尚圣经”的原因。




重新定义了

安妮·海瑟薇的演艺生涯



2024 年 4 月,安妮·海瑟薇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在封面故事中,她回看了自己过去演绎的电影片段——


作为初入影坛的新星,安妮·海瑟薇一开始凭借《公主日记》俘获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心。但《穿普拉达的恶魔》却让她第一次在主要面向成人观众的电影中担任主角。



虽然并不是当时安迪一角的首选,安妮·海瑟薇却凭借梅丽尔的推荐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入选,这部电影也是她成为实力派演员的开始——


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出色表现让她有机会出演更严肃的角色,例如《蕾切尔的婚礼》(2008 年)的主角凯姆和《悲惨世界》(2012 年)里的芳汀。


前者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而后者让她成功获奖。


《悲惨世界》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芳汀


《穿普拉达的恶魔》创造了一个助理角色,这个角色改变了安妮·海瑟薇的生活,也重新定义了她的职业生涯。




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



《好莱坞报道者》曾经做过一个内部调查,让超过 1800 名导演、编剧、演员和其他从业人员,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虚构类女性角色。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米兰达高居榜单上的第 4 名(第一是《哈利·波特》里的赫敏)。


她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是“风暴中央的寂静”——当一个人举止如此沉静的时候,其他人都不得不依靠 TA。



电影中的米兰达并不和蔼、也不谦逊,但她冷静沉着,掌控着自己存在的空间。她坦然拥抱自己的年龄,且知道如何保持鲜活、保持与时俱进。


这个角色“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使得“米兰达”超越了电影角色本身,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标杆




也是“超越”

安娜·温图尔的角色



关于米兰达的原型,流传最广泛的猜想(或者公认的秘密)是美版 Vogue 杂志的主编安娜·温图尔。


这个猜想的依据,一是 1999 年至 2000 年,原著作者劳伦·韦斯伯格刚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就去担任了安娜·温图尔的助理——这和片中女主角安迪的经历如出一辙


二是和影片中的米兰达一样,安娜也是能决定时尚界风向的人。况且,常穿 PRADA、墨镜不离身、标志性发型万年不变,以及冷酷强势的个人风格……也都是二者共有的特征


● 安娜·温图尔(左)


然而梅丽尔在塑造米兰达的形象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安娜的风格。


梅丽尔曾经说,自己的表演灵感来自两位好莱坞的男性,但究竟是谁,她严格保密,只是承认米兰达说话的方式来自美国演员、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他从不提高嗓门,每个人都必须倾身倾听,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房间里最有影响力的人。” 



在造型方面,梅丽尔主要借鉴的是以标志性白色蓬松发型闻名的 85 岁名模卡门·戴尔·奥尔菲斯,以及法国政治家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她想让角色通过这种发型,与不可撼动的优雅、权威结合起来。



此外,梅丽尔自己设计了米兰达的走路姿势,她还决定不刻意使用口音,把这个角色塑造成美国人而不是英国人。


据说,这个角色的其他灵感来源还包括《101 忠狗》中的时装设计师库伊拉·德维尔、美国女商人玛莎·斯图尔特,以及《亲爱的妈咪》中琼·克劳馥饰演的鬼魂。


● 《101 忠狗》库伊拉


丰富的参考来源使得“米兰达”超越了安娜·温图尔在公众眼里扁平化的形象,变得更加复杂、立体,也让其后对于米兰达的讨论增加了许多维度。




成功让男性配角被审视



很多年前,魔鬼一般的上司米兰达可能是唯一被批判的对象。但在当代,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安迪男友内特的很多行为——无论是他对安迪错过自己生日的不满,还是对安迪外貌变化和职业生涯的批评。


● 一个小小的道德绑架


当安迪开始理解并尊重这个行业和在其中工作的人时,内特却明确表示不支持,理由不仅是“安迪背离了本心”,还有他希望自己的女朋友“和其他女孩不一样”。


有些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厌女症”表现,一旦性别倒置,女友可不会批判男性因为事业而产生的改变。



不过,编辑艾琳表示,这个角色最初没有背负这么沉重的意义,他只是无数好莱坞电影中“主角女友”的性别转换版本——


作为一个衬托性的角色,内特的诸多不满,更多是为了展现出安迪陷入一份被迫牺牲个人道德和尊严才能出人头地的工作时,个人生活上受到的影响。


● 他的一些批评,与艾米丽气急之下对安迪的嘲讽有异曲同工之处


内特反复提醒安迪“你正在追随魔鬼”“走上错误的道路”并不是否定或不支持她的工作,而是作为一个工具性角色,反复提醒主角她接受这份工作的道德意图是什么。


某种程度上,内特这个角色具有一种超越性,他让人们对现代爱情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影视剧中不同性别角色的功用(以及“合格”的男友应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都有了新的思考。




不怎么样的预算

和顶级的橱窗



在仅有 10 万美元置装预算的情况下,电影的服装造型师帕特里夏·菲尔德(Patricia Field)却利用自己的设计师人脉,让总价超过 100 万美元的时装出现在了成片中。也让这部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最昂贵的衣橱”之一。



但是帕特里夏·菲尔德“讨要”衣服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


一开始,因为害怕参与电影会得罪安娜·温图尔,没有知名设计师愿意给帕特提供衣服。还是 Prada 打破了僵局,表示安娜不会为此生气,才让帕特里夏得以从 Donna Karan、Prada、Zac Posen、Rick Owens 这些高级品牌中整理出了大约 150 件服装



为了完美塑造出“时尚女魔头”的形象,仅为米兰达一人,她就准备了约 60 套服装,其中最昂贵的搭配单品是一条价值 10 万美元的 Fred Leighton 项链。



除了 Prada 的全套搭配,很多品牌专门为影片定制的单品都成为了经典。


比如米兰达第一次走进 Elias-Clark 大楼时的开场造型,皮草大衣和阿瑟丁·阿拉亚(Azzedine Alaïa)的高跟鞋;艾米丽在安迪参加《Runway》杂志面试时穿的 Rick Owens 西装三件套;Runway Gala 上让安迪大放异彩的、John Galliano 设计的 Dior 礼服……


● 两人前往巴黎参加时装周穿的服装,也有详细的设计手稿


这些“经典搭配”在之后的十几年中都为人津津乐道,被各大媒体反复盘点。它启发了后来许多影视剧服装的设计,也成了年轻女孩的职场穿搭指南




“时尚先锋”香奈儿


虽然出现的品牌众多,但主角安迪在电影中,却是个名副其实的“ Chanel(香奈儿)女孩”。


让她惊艳众人的经典配置,除了 Ralph Lauren(拉夫劳伦)双排扣西装外套,钩针编织的绿色 Fendi(芬迪)包,更多都来自 Chanel:比如多层金属项链、配有双 C 吊饰和大颗珍珠的粗项链、粗花呢帽、粗花呢大衣和过膝高跟长靴……



帕特里夏曾经透露,决定让安迪成为一个“香奈儿女孩”的原因,是扮演者安妮·海瑟薇的气质很适合 Chanel。


同时,因为证明女性在工作时也能穿得时髦又舒适,本就是 Chanel 品牌的历史成就之一,所以 Chanel 公司也很高兴自己的单品能在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身上,传递出青春洋溢的气息。



这是 Chanel 又一次成为文化影像的时刻。虽然时尚界的一切都在来来去去,过膝皮靴和粗花呢的影响力却至今不减。




时装行业民主化的开始



上世纪 80 年代,时装行业快速发展,高级时装向成衣扩张。时尚不再是人们的幻想,而成为了一种穿衣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时装的“平民化”,时装行业的“民主化”,时尚在电影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时装电影开始崛起。


《穿普拉达的恶魔》就是千禧年代中期时尚电影的先锋之作。片中人物不断更换的时装,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时尚界的崭新面貌。


● 电影中 Runaway 杂志的“衣橱”


但电影不仅仅停留在“让人物穿得好看”,而是开始强调他们“究竟穿的是什么”,这也让当时名人文化和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开始扩散。


除了点出时尚不是一个浅显的招牌,而是一个体系庞大的严肃行业,电影也借剧中安迪的职场教父奈吉尔之口,表明了时尚是一种艺术形式,“只不过我们每天把它穿在身上”。



2016 年《综艺》杂志评价《穿普拉达的女王》,认为这部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它反映了大众开始关注“每天穿什么”,这是时尚行业民主化的开始。




春天就要用花做图案?


"Florals? For spring? Groundbreaking!"(“春天用印花?真有创意!”)


剧中米兰达和编辑开会讨论内容时,助理编辑乔斯林建议出一篇关于春季时装系列中花卉图案的文章,而米兰达相当讽刺地回应道:“春天用花也太有开创性了吧?”



这句话被认为是片中最好的台词之一。


后来编剧艾琳每年春天都会看到用这句话做标题的头条新闻,也经常有时尚记者在关于花卉图案的文章中引用这句话——无论他们是正方反方。


有人用这句话说明花卉图案确实是春季时尚的最爱,有人在为春季时尚主题辩护的同时,也承认采用花卉没什么突破性的意义。因为,春天做花卉图案的衣服实在是老生常谈了。


● Tatler 杂志用这句话为 Loewe 2023 春夏系列的设计正名


编剧艾琳在 2019 年的采访中表示,“每年秋天,时尚界都向你推销格子图案的衣服,到了春天,就推销印花图案的衣服,而你的衣柜里可能已经有 10 件这样的衣服了。”


时尚产业似乎总试图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让你再买一件已经有了的衣服。



但不管如何,电影用一句台词就引爆了“时装在不同季节元素创新”的讨论。


原句成了指代元素重复的“谚语”,但也用后续的解释向大众说明了,不能在元素上创新,确实不代表就做得不好、没有风格。




“滴漏理论”

时尚产业的颜色生意



影片中的另一段著名独白,是米兰达借由对安迪上衣的批判讲述时尚界流行色产生的“滴漏理论”。


在影片的开头,安迪是一位服装怀疑论者,她深信时尚是轻浮的,对所谓的“风格”不屑一顾,也将时尚杂志业视为肤浅的事业——她自己的着装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安迪笑话米兰达等人连设计极其相似的同色腰带都要辨析区别时,米兰达指着安迪松垮的蓝色毛衣,告诉她:“首先你不明白这件衣服不是简单的蓝色,也不是绿松石色、青金石色,而是天蓝色”


● 区别真的很大


米兰达继续告诉安迪,她以为自己随便从衣柜里选的一件衣服、一个颜色,实际上这间屋子里的工作者、是整个时尚产业为她选的


“2002年 Oscar de la Renta (奥斯卡·德拉伦塔)首先推出了一系列天蓝色礼服,Yves Saint Laurent (圣罗兰)随后设计出了天蓝色的军式夹克衫。然后,天蓝色出现在了八个不同设计师的作品中。”


“天蓝色首先风行于各大高级卖场,渗透进百货商店;最后才流入街头,让你能在清仓的打折货价里淘到它。”



“滴漏理论”原本是经济学理论,又称“涓滴效应”,指的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通过消费、就业等手段惠及贫困地区,从而带动其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时尚产业里,“滴漏理论”可以用来回答观众和安迪的不解:衣服颜色有什么重要的?流行色又是怎么被选定的?


颜色其实是一门千万级的大生意。仅仅一个流行色的产生,就可能会创造上千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而它背后付出的心血也是难以计算的。



虽然圣罗兰从来没有出过这样一个天蓝色的系列,整个对话完全是编剧艾琳自己杜撰的,但电影用一段看似轻描淡写的讲述告诉了大众“时尚产业到底在做些什么”,也强调了时尚工作者的重要性——


你或许觉得穿某件衣服是自己的选择,但实际上,没有选择可以独立于时尚产业之外。




用着装变化

暗示女性成长的先河



跟 1980 年代,大量女性刚刚大量涌入办公室时,她们穿着上明显的中性元素不同,剧中安迪的职业女装已经娴熟地运用各种流行元素,更优雅,也更前卫。


她穿着 Chanel 西装和长靴走进办公室,她在电影中转变的标志。这个场景不仅暗和世纪之交女性职场形象的变化,也是在用着装表明,这个年轻女孩要开始从不受重视的小秘书一步步成长为独立女性了。



其实,安迪穿衣风格的三个阶段,不仅是很多年轻女孩自我形象管理和追求时尚时必经的三个阶段,也是职场人必经的三个阶段:


从“初入职场时期”,“完全没有时尚感”,穿着“松垮的绒线衫”和“外婆的裙子”,发丝蓬乱、素面朝天,对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场域一无所知;



到“时尚名媛时期”,用高跟鞋、成套的饰品和奢侈品套装、优雅红唇和浓密睫毛来武装自己,完全融入米兰达营造的既定节奏;



最后又在自我风格形成期,回归本心,但有了微妙的“品味”提升——皮衣长靴和单肩包打造了舒适和格调,安迪对自己究竟要什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用着装来凸显人物的不同阶段和心理上的变化,让《穿普拉达的恶魔》成为了首开“用着装变化暗示女性成长”的电影之一。




女权主义在流行文化中的

发展标志之一



二十世纪初,西方的女性主义正在“向前一步(Lean in)”阶段,女性应当积极进取、平衡工作和家庭、进而“拥有一切”的自我赋权深入人心。50、60 年代被积极展示的“快乐家庭主妇”的形象,就逐渐被兼顾家庭和职场的女强人取代。


自信、活跃、不被拘束、无需牺牲女性气质也能在男人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形象,活跃于杂志、电影,和广告之中。


● 电影《朝九晚五》


然而,在媒体中占据主流位置的洒脱事业女性,和女性实际的经历之间具有巨大的鸿沟。


作为“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和“消费女性主义”兴起标志之一的“向前一代”,过分强调个人意志和自我选择,忽略社会条件的种种掣肘、无视个人努力的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在后期的女权主义研究中也被反复诟病。


● 电影《婴儿热》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向前一代”


而《穿普拉达的恶魔》显然也塑造了一些“向前一代”的女性角色——安迪的男友对她事业的嘲讽、安迪面对事业性抉择时的摇摆、米兰达在家庭和事业上的失衡等情节,常常被引至对“女强人”形象的批评和讨论中。


● 再一次面临婚姻失败,米兰达露出了少有的脆弱


作为女权主义概念在流行文化中得到映射的一个标志,《穿普拉达的恶魔》也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讨论(包括批判)提供了许多素材。




一首“所向披靡”的背景音



安迪“大变身”后,影片引入了一段蒙太奇镜头,展示了几套她上班时的奢华套装。


在这个经典场景中,安迪穿着别致的风衣、细高跟鞋和名牌包,穿过纽约街头,躲避出租车,步履稳健、但也摇曳生姿地去往 Runaway 上班——与此同时,电影把 Vogue 这首歌作为这一段的背景音乐循环播放。 



Vogue 是一首受到迪斯科影响的 house 歌曲,它深沉的律动原本是专门为舞池而构建的。麦当娜在歌中唱道:“当一切都失败,你渴望比现在更好时,我知道一个你可以逃离的地方——它叫做舞池。”


《麦当娜百科全书》的作者马修·雷滕蒙德认为,歌曲将舞池定为一个没有界限的地方、一个重生成为可能、任何人都能成为“超级明星”的地方。


它所暗示的不仅是“丑小鸭大变白天鹅”,而是,“你来到了自己的领域”。


一位杂志写手表示,这是自己出门做事的战歌,因为无论是节奏、歌词,还是和电影中这段和蜕变相关的场景,都让她感到自己所向披靡



这首本就脍炙人口的歌曲,在电影中获得了新的内涵,成为了很多年轻女孩“职场冲锋”的号角。




高跟鞋和“助理经济”



电影的搞笑花絮里,有个镜头是安妮·海瑟薇因为不得不穿高跟鞋而意外失态。后来每次讨论起女性职场里的高跟鞋,这部电影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无论是宣扬它是白领的 dress code,还是讨伐“美丽刑具”对女性身体的剥削。


● 蜕变后的安迪,鞋跟也高地能勾住一个包


事实上,高跟鞋只是其中一个讨论元素。《穿普拉达的恶魔》是一个现代的“元老级”助理故事,它所打造的助理形象里的经典元素,除了为“体面”不得不套上的美丽刑具高跟鞋之外,还有为口味挑剔的领导买咖啡、被上司嫌弃衣服品味等等。



2008 年,《纽约时报》称这部电影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私人助理的形象。七年后,《异见》杂志的弗朗西斯卡·马里 (Francesca Mari) 撰文讨论了“助理经济”——


指出许多创意专业人士依赖有头衔的员工为他们完成琐碎的个人任务和专业任务。



安妮·海瑟薇认为《穿普拉达的恶魔》的吸引力在于,关于一位苛刻老板的故事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电影的五大花絮之一《来自地狱的老板》(Boss from Hell),就讲述关于类似米兰达这种利这般难于应付的、噩梦般的老板的故事。


● 得了重感冒的艾米带病上班,还是被嫌弃了


在此之后,好的老板是什么样的,好的助理又是什么样的,现代女性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都引发了广泛的论争。




不同时代杂志的生存状态



时尚杂志编辑曾经似乎是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在《穿普拉达的恶魔》里,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的女主角,脚踩高跟鞋、身穿奢侈品套装,在纽约市中心的写字楼上班,无限度地享用顶级品牌送来的衣服鞋子和配饰,还能拿到巴黎时装周的邀请,在衣香鬓影里独自摇曳。


安迪的这种生活变成了许多人对于时尚杂志的浪漫想象。



当然,当时的更多人觉得时尚杂志只是浮夸、肤浅的代名词,美版 Vogue 主编安娜·温图尔本人也在纪录片《九月刊》里谈及外界对于时尚工作的刻板印象:“大部分人都觉得时尚很可笑。”


在影片中,早期的安迪本人对所谓的时尚品味不以为然,而她改变的契机——无论是奈杰尔对她的着装大改造,还是米兰达本人对她的产业教育,都是影片借人物之口对时尚杂志工作的一种科普和“正名”



不过到了第二部,面对着传统出版业衰落的米兰达,却开始迫切需要来自奢侈品集团的广告收入。


曾经被时尚界众星捧月的杂志已经需要大牌广告来救命,很明显,实体杂志的风光已经一去不返。续集的故事回应了纸媒式微的状态,势必也要讨论传统杂志在数字时代面临的窘况。



两部《穿普拉达的恶魔》,都在反映时尚杂志的生存状况,构成了一个产业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闭环”。




捧红了安娜·温图尔本人



一些媒体认为,《穿普拉达的女王》激发了人们对后来美国广播公司 (ABC) 的《丑女贝蒂》 (Ugly Betty) 所描绘的杂志世界的兴趣


不仅如此,它也提升了人们对于 2009 年的纪录片《九月刊》 (The September Issue) 的关注——这个片子跟踪记录了安娜·温图尔和其他 Vogue 杂志编辑准备一期杂志的过程。


杂志 The Ringer 则在电影上映十周年的纪念文章中指出,《穿普拉达的恶魔》对安娜·温图尔的公众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像原著小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来自黑粉的攻击”。


● 安娜·温图尔本人出镜的纪录片《九月刊》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穿普拉达的恶魔》激发了人们对杂志行业的兴趣,也让现实里的时尚杂志掌门人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偶像




总是被致敬,总是被怀念



《穿普拉达的恶魔》引来了无数效仿和致敬,几乎成为了影视界的一个“文化梗”


譬如美国动画连续剧《辛普森一家》第 21 季第 5 集就叫做《The Devil Wears Nada》(穿“娜达”的恶魔),就恶搞了一些电影里的情节——主角卡尔被选为核电站的最新主管,聘请霍默担任他的私人助理,结果霍默因为过度劳累,连女友玛吉的要求都满足不了。



情景喜剧《办公室》开篇也有一集,史蒂夫·卡瑞尔饰演的迈克尔·斯科特在 Netflix 上看完电影后模仿米兰达,把外套隔空扔给助理;在《与卡戴珊姐妹同行》第 14 季第 18 集中,克里斯·詹纳扮成了米兰达,展现自己的“老板娘”形象。


● “挂好我的大衣”


电影所塑造的老板和助理的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影视界的新型“母题”,它不断被延用、形成了种种变体。这个有意思的叙事,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三人组”的两次重聚



许多媒体表示,《穿普拉达的恶魔》“最精彩的时刻不在剧本里”。因为“三人组”每次挂上电影里的角色属性,都会让媒体争相报道。


在 2024 年美国演员工会奖(SAG Awards)颁奖典礼上,三人组共同颁发了喜剧类最佳男演员奖。


穿着 Prada 的梅丽尔首先上台,告诉观众她忘带眼镜和写着获奖人名字的信封了,安妮和艾米丽立即上台,把这两样东西递给了她——就像安迪与艾米丽做米兰达助理时那样。



梅丽尔接过眼镜,开始上下打量起了安妮的蓝色礼服,艾米丽则在她的沉默中插话道:“By all means, move at a glacial pace, you know how that thrills me.”(“行吧,你就继续磨蹭吧,看你这样我真是高兴得不行”——电影中米兰达又一句嘲讽全开的台词)



这不是三人组第一次重现电影片段和人物性格。


2007 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发最佳服装奖时,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重新扮演了她们在电影中的角色,并“偷偷”揭露了一个事实:梅丽尔并没有喝电影中那杯要求多到可以列成册的卡布奇诺。


虽然台上的两人继续用“看她笑得多开心,好像一点都不介意”“真是个好演员”来揶揄演员如何假意轻松地面对调侃,但坐在台下的梅丽尔,却一直保持着米兰达标志性的蔑视神情



就像丹尼尔很多年都只是“大难不死的男孩”,而艾玛·沃森总被称作“赫敏”一样,《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的表演过于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演员的一个部分


“角色在哪里结束,演员又在哪里开始?”——对于许多影视经典来说,这都是一个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总之,电影所塑造的角色早已和演员的公众印象融为一体。




安娜·温图尔两度向电影致敬



与传言不同,Vogue 主编安娜·温图尔似乎对《穿普拉达的恶魔》接受良好,还经常主动与电影进行互动——传说她在电影上映的第一时间就完成了观影,并向剧组打电话致谢,表示她支持一切让时尚变得有趣的东西。


2023 年,当安娜·温图尔出席纽约时装周的 Michael Kors 走秀时,安妮·海瑟薇被拍到坐在安娜·温图尔旁边——她身穿棕色夹克,里面套着一件高领毛衣,似乎是对安迪在电影中最后穿的衣服的致敬。



2024 年,她们又在音乐剧《古腾堡!音乐剧!》的演出中同台亮相了。在舞台上,安娜表示自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百老汇制作人”,而安妮·海瑟薇是她的助手——这段即兴表演再次致敬了电影情节。



据说,这次重聚是由安娜亲自策划的。电影的影响力也早已辐射到了现实之中。




电影角色“现在在干嘛”



2021 年,为了纪念《穿普拉达的恶魔》开播 15 周年,知名周刊 Entertainment Weekly 牵头,组织剧组工作人员举行了一场线上重聚


尽管是一次“云端聚会”,但主创们对当年台前幕后故事的回忆,仍然引出了影迷的一波“回忆杀”。



作为活动的一部分,编剧艾琳为那些想知道 Runway 家族如今身在何处的粉丝们画上了句号:


“安迪进入了一个由 Twitter、Blog、在线新闻组成的不同世界。她仍然忙忙碌碌,可能在为 Axios 新闻工作,并在网络杂志 Slate 上有一个播客。她对气候变化有异常强烈的感受。2016 年她参加了妇女游行,戴了一顶粉红色的猫咪帽子。”



“内特仍在各个餐馆的厨房里工作。他正在和一个非常酷的厨师约会,这个厨师戴着鼻环,穿着从旧货店买来的衣服。”


安迪和内特没有在一起!事实上,他们已经 10 年没见过面了——除了在大学同学聚会上。”



“艾米丽也许嫁给了斯堪的纳维亚王室的某个小成员,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豪宅,身穿美丽的不对称塔夫绸出现在一些丹麦小报上。”



“米兰达仍在时尚媒体这个艰难的攀岩墙上努力登顶,她的活动范围可能还在不断扩大……”


“奈吉尔还是在米兰达身边。事实上,他可能永远也出不来了。这是一个浮士德的故事,而他身处地狱。他会永远在冥河上运送着来来往往的人,因为他别无选择。”



不过,这一切并无定论。毕竟三年后,他们的崭新故事又要上演了。☁️

监制:Moon

作者:时雨  版式:糖纸

西宁,没有人会白来一趟

SKP 正式来到武汉,我们更想在这里搞清楚:什么是SKP-S?

为什么现在是奢侈品电商最需要“编辑内容”的时刻?

瓶子里装着巴黎的空气,盒子里装着米兰的普拉达

日本人悄悄复兴了报纸广告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乌云装扮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