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esop伊索来到广州,也让街区文化和女性文学同时闪光

☁️ 乌云装扮者
2024-08-29


广州,Aesop 伊索的第一次亮相,是以一间“图书馆”的样子出现。


店铺所在的恤孤院路位于“东山口区域”更悠闲的一端,不见林立的潮流店铺,反而见到红砖清水洋房和参天大树交错,浓郁的岭南风情,是更加冷静的街区——在最富文化底蕴的街道上,深入城市的肌理,符合我们对 Aesop 伊索选址偏爱的印象。


到访时,货架上并未摆上熟悉的琥珀色瓶罐,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精心选出的由女性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书籍



就连 Aesop 伊索门店的标志性水槽中,都放满了书:是林白的《北流》和《北去来辞》以及林棹的《潮汐图》,像是隐喻以华南方言写就的生活体悟,即将如水一般流经这里。



这些书放置在货架上的样子如此自然,连尺寸和颜色都恰到好处,仿佛这个空间就是为陈列书籍而生一样。但实际上,这间“女性文学图书馆”只会在三月短暂存在。



为了庆祝国际妇女节,今年 3 月 1 日到 3 月 17 日期间,Aesop 伊索在上海和广州的三家店铺,举办以“双城记”为主题的 Aesop 伊索女性文学图书馆。活动期间,店铺内的产品会被书籍取代,所有参观者无需任何消费,就可以领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


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后,店员会为你在图书扉页盖上一枚限定印章


对于广州来说,这样的庆祝显得更加特别:毕竟,这间门店要到 3 月 15 日才会正式与顾客见面,在此之前,它会以图书馆的样子迎接每个好奇的到访者。



三座城市的书单总计包括 51 部作品,由五位女性创作者和 Aesop 伊索中国的员工推荐组成,并被分为六大类别:舒缓的时刻、顿悟的时刻、私语的时刻、壮阔的时刻、勇敢的时刻,以及上海或广州主题的城市时刻。


时刻与时刻相连,在不同的书页间,组成女性生活的种种面貌。





在特定的日子里,让店铺化身为图书馆,已经成为 Aesop 伊索的一项新传统


● Aesop 伊索上海东平路门店的女性文学图书馆


在 Aesop 伊索的实践中,女性文学图书馆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在地的文学节”——每到一地,都会请来当地的女性创作者参与到书单的制作中,并举办对谈活动,让一次次的“活动”真正拥有了提振日常的力量。


● 在吉隆坡门店的女性文学图书馆,Aesop 伊索与马来西亚作家梁靖芬合作荐书

● 在新加坡的女性文学图书馆,除了邀请当地女性作家参与以外,Aesop 伊索还请新加坡艺术家 Weish 制作了特别歌单“Sounds of Sisterhood”


因此,很难在两次“女性文学图书馆”中看到一样的书籍:原因无他,只因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女性,都在步履不停地书写着,而 Aesop 伊索亦希望读者们能从这样丰富的陈列中,见到他人,也见到自身


这样用文学引起共鸣的特定空间,还出现在 Aesop 伊索的“酷儿文学图书馆”。



同样是将店铺陈列全部换成酷儿与性少数主题书籍,同样与当地的创作者与书店合作,同样邀请人们踏进店里,探索那些原以为发生在远方和不知名的角落的故事,如何千丝万缕地和自己脚下的土地发生联系


● 在中国台湾的酷儿文学图书馆,Aesop 伊索的书单中包含了邱妙津、朱天文、陈雪等人的作品


这样的限时文学现场,宛如一座加油站,能短暂地在城市中提供一个与人交谈、灌溉他人同时又吸收养分、让自己感觉到被接纳,从而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空间。


我们曾一次次惊叹于 Aesop 伊索在每间门店中,对“在地性”的致敬(当 Aesop 伊索来到深圳,它如何找到和城市共鸣的答案?):以诚恳而谦虚的方式,学习地区的历史,并将那些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应用在门店设计中,从而成为整条街上最友善的邻居。


像是一位会用方言和你谈起天气、植物和时令水果的朋友一样。



在 Aesop 伊索为广州东山口店的女性文学图书馆选择的书单中,属于“广州时刻”的,有林白的《北流》和《北去来辞》。而坚持在作品中用粤语方言表达,已成了林白创作中最易辨识的特点。


《北流》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主人公李跃豆“与知识分子或做文学的人无法说粤语”,而只有和卖饭的大妈、打扫卫生的阿姨、保安大叔这一类人,她的粤语才可以顺畅。


就像《繁花》若是全盘译成普通话,不仅韵味会损失大半,甚至有些故事会顷刻化为乌有一样,在林白的小说里,粤语既是故事的养料,也是那些真正发生在“民间”的叙事得以生长的地方





Aesop 伊索融入广州这座城市的方式,也像是一种方言的讲述:置身于宅院之中,甚至大门的灵感就来源于当地邻里中常见的铁门,门上的红铜细节亦会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独特的岁月痕迹。



入门后,迎客的是广东常见的黄皮树和柠檬树。



地面铺着的是从顺德旧宅中回收的青砖,花园里用朴拙的陶瓮栽着许多南方植物——这是无论如何在北方都难以复制的园景。



而室内空间的设计,则又让人想起常见的岭南宅院:从客厅,到被中央水槽环抱着的“餐厅”,墙壁只用绿色石灰涂料装饰,并未作任何修整,呈现着楼房原本的历史。


你会在这间门店中见到许多独立的设计元素,像是住宅中散落着的家具一样,零散地记录着房间和居住者的故事。



体现 Aesop 伊索用心的,是入口处的圆拱月洞门:用手工涂漆的黑钢,从金属最质朴的形式开始处理,通过自然手工氧化呈现出色调变化——然而这样精巧的细节,只有细细抚摸和观察才能看到。乍一看,它只是一弯朴素而极简的拱门,供人目不斜视地通过而已。



这样的感受,像是作为北方人在广府街道上穿行时,偶尔听到当地的路人用粤语交谈的只言片语。对于路过的人来说,它只是模糊的背景音,但我们都知道,那是用婉转的音调不断谱写着的、生动的市井文学





你或许已经知道,Aesop 伊索名字的来源,正是那位著名的寓言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让龟兔赛跑、狼来了、北风与太阳这些故事熟知的古希腊寓言家,在传言中曾是一位奴隶。


而正是编织故事的能力,让他最终成为了国王的顾问。


真实历史中“伊索”是否存在还有待典籍学家们考证,但 Aesop 伊索从创立之初,就始终相信文学的力量:毕竟,在种种向世界介绍自己的品牌的方式中,“讲故事”始终是最有趣的一种。


因为相信文学的力量,在品牌诞生 25 周年之际,Aesop 伊索选择的庆祝方式,并非盘点关于产品和店铺这样实体的历史,而是选择用 25 本书籍来诗意地记叙时间如何与 Aesop 伊索的故事一同流淌。



也因为相信文学的力量,Aesop 伊索出版了只关于文学的品牌季刊 The Fabulist,也和《巴黎评论》亲密合作,甚至在不少城市,唯一能买到这本文学杂志的地方,正是 Aesop 伊索的门店。



即使不是在“图书馆”活动期间,走进 Aesop 伊索的店铺,也会惊讶于产品们近乎相同的包装设计,当它们整齐地摆在一墙货架上时,看上去正像是塞满了书籍的书架一样——这让购物的过程,变得像是在书架上浏览,寻宝式地探索。


● Aesop 伊索在伦敦 Marylebone 的门店


甚至,就连店内顾问们贴心的帮助,也能让人想起老书店里对陈列了如指掌的店员一样,通过即时的聊天,来提供最“私人定制”的建议。


为何一个护肤品牌如此热衷于谈论文学?毕竟,这看上去像是真正的生意无关的闲笔。但假如你了解过 Aesop 伊索对自己产品的描述,就会知道,它从不会夸大其词,或提到“抗衰”和“祛皱”——Aesop 伊索坚信,时光的痕迹是智慧的印记,而非需要掩盖的瑕疵。


正是这样的哲学,引导着 Aesop 伊索始终亲密地关心着每个走进门店的人,从皮肤,抵达心灵和思考


如同阅读小说时,偶尔真正能击中内心某个角落的,恰巧是作者看似不经意的一笔闲谈——像是女性文学图书馆这样看似和“产品”并不相关的努力,却也是 Aesop 伊索深入社区和用户的方式:


像小时候磨着耳朵才渐渐熟悉的《伊索寓言》,最终教会了我们诚实、善良和勇敢那样——在一次次如女性文学图书馆的活动中,将文学、女性和少数群体的思考,与城市和在地的体验相连,让品牌诉说的理念能够在日常中回响。

监制:Lili

摄影:Andy、Lili

部分图片来自 Aesop 伊索

是“局外人”也是麦昆最新继任者,Seán McGirr,你哪位?

为什么在北京当爵士乐迷是一件幸福的事

创意人员再就业的选择又变多了:组个女团

宜家发布家居生活报告,这次没有排名和榜单

年题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乌云装扮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