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腰庄的孪生三兄弟

高申甫 石庄大茶坊 2024年09月30日 06:01
在如城西南约二十公里处的石庄、磨头、搬经三镇的交界处,有三个叫腰庄的自然村紧挨在一起,外界都说这三个腰庄是孪生三兄弟。
先说老大——大腰庄。大腰庄东西三里长,南北四里方,住着近五百户人家,常住人口一千五百多人,以石姓居多,故又称石家大腰庄。石家大腰庄在历史上还颇有些名气。一是庄富,穷人少,尤其是庄里头、方门口。九条夹沟形成的庄园里,每个庄园里住的都是地主、富农,所以在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铲墩填塘,九个庄园个个庄园都有地主、富农被铲。最为突出的是方圆十里八乡内出名的大地主石伯余,拥有私田几百亩,住的堂屋顺间丈六六,前后进深九架梁,前面还有厰厅,两面的厢房档次也很高,旁边的库房、生活用房就更不用说了。如皋的五一农民暴动,他家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之一,房屋被焚毁,粮食和财产除分给穷人一部分外,其余给工农游击队、红军做了军粮、军费。为此,当时如皋的进步刊物《如皋火花》还专门进行了报道。二是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比较多,因为富裕,老式私塾和新式学堂并存,富人子弟竞相读书求知,获取功名利禄。一次县官下乡巡视,庄董得到信息,为了显摆迎接县老爷,把拥有的花翎顶戴收集了一竹筐,县老爷看后深为感叹,当然这是历史的传说,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不过到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腰庄和周围的几个自然村组成了大腰乡,石庄区公所也驻在了大腰巷口林祥瑞家中,组织带领石庄区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杜文白、张继中、郭斌、丁学文等当时的区领导,全庄的大人小孩都很熟悉,他们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老领导的回忆录中经常提到大腰人民在战争年代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与人民群众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有些领导故地重游,看望老房东、老部下,不少大腰人去南京、福州看望当年的老领导。大腰庄从建立人民公社时就设有十个村民组,一直是高井乡排序的最后一个大队,叫十六大队。二零零一年区划调整时,并入铁篱社区,成为铁篱社区的第一到第十村民组。
再说孪生二兄弟——小腰庄。小腰庄地处大腰庄的西南角,也以石姓居多,而且这些石姓人家多与大腰的石姓有着渊源关系,这恐怕也是小腰庄庄名来历的原因之一吧。大与小都是对应的,小腰庄的规模没有大腰庄大,有着五个村民组,二百多户人家,不足一千人。尽管庄名是大小腰庄之分,但历史上大小腰庄就不属一个大队。小腰庄和草张庄共同组建了草张庄村,是原高井乡政府的驻地,现在已建成了一河两岸、一纵一横十字交错的小集镇,成了原高井地区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的中心。
最后说说老三小兄弟——空腰庄,也有一说叫靠腰庄。空腰庄也好,靠腰庄也罢,反正从字面上理解,是大腰庄的西空处,和大腰庄靠在一起,的确如此。空腰庄在大腰庄的西头,原来和大腰庄隔着一个西花园,治沙改土后,西花园被削平填埋后,就隔着一条四米宽的丰产沟。空腰庄有部分农户就是大腰庄分出去的房族,空腰庄的规模又次于小腰庄,只有三个村民组,一百多户人家,五百人多一点。尽管隔着一条丰产沟,但空腰庄历史上也和大腰庄不是一个村,她和杨岱共同组建了杨岱村。按阿拉伯数字排列时,叫十五大队,排在大腰大队的前面。她的北边就是搬经镇的横岱社区,而大腰庄的北边就是磨头镇的顾沈村,两庄在一条平行线上,这就是有趣的大腰庄孪生三兄弟。

来源:西乡情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石庄大茶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